当前位置:柳晶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警惕中国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追随者

警惕中国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追随者

来源:上海柳晶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3-05-07 08:40:47

  不是危言耸听,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竞争中,中国IT产业有再次被拉大差距的可能。
  几年前,云计算兴起时,很多中国企业家都认为云计算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全球信息产业同步发展甚至是弯道超越的机会。而事实上,几年过去了,中国IT产业在云计算领域的表现并没有给我们太多惊喜,也没有出现能够引领全球产业的迹象。最近,包括以移动、社交、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进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变革再次令全球的IT产业兴奋不已,但在这场新IT技术创新竞赛中,我们依然看不到中国企业有领跑的迹象。照此发展下去,中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追随者。

  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的转型变革期,以个性化、服务化、体验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服务方式、新生产方式正在颠覆原有的模式。而这场经济变革与物联网、社交、移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密切相关,正因为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加速了新经济变革时期的到来。经济转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紧密互动,人们越来越难以分清是经济转型催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转型期的到来。

  在这场转型与创新互动中有一点是清晰的,那就是包括苹果、谷歌、IBM、微软、甲骨文、英特尔等在内的全球IT巨头,不仅仅创新研发新技术、新工具,更积极推动新模式、探索新体验、创造新理念。在他们看来,要想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赢家,不仅需要提供更好的工具,还必须“点燃人们心中那盏灯”。所以,从平板电脑到可穿戴的智能终端,从社交商务到大数据,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创造和传播新理念、整合巨大资源探索新体验、在很多维度启迪尝试新应用。而正是这些“理念先行+技术落地”战略下的“点灯”举动,为他们在用户市场建立了先入者的领导地位。但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理念、新体验、新模式的全球范围的“点灯”行动中,我们还看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理念赢则市场赢,尤其是在以体验化、个性化、服务化为特征的这场经济转型中,如果我们的IT厂商不能够将战略视角从“幕后”拉到“前台”,深入到“体验”与“模式”,我们有可能又一次失去启蒙市场、培育用户、创建生态链的最佳契机,再次成为理念的跟随者。

  不仅仅成为理念跟随者,在技术维度我们同样难以超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中,国外IT巨头改变了原来的“玩法”。除了在关键技术节点上进行新技术的自研发,他们把更大的心思放在了“系统构建”和“整合集成”上,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创新方式更像一个胸中拥有宏伟蓝图的架构师和魔术师,在市场购买各种技术模块,经由他们的自研发整合,“捏搓”成了新的神奇。从2000年到现在,IBM在数据分析领域收购了35家企业,并每年投入40亿美元用于数据分析的研发,自研发加上并购,整合、集成、优化形成了IBM在“大数据”领域的竞争力。甲骨文公司购入SUN公司后,并没有积极地去销售SUN公司原有的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而是把这些资产拆分,与甲骨文的软件进行组合,整合、集成、优化出了“软硬一体机”,创造了IT系统的新形态。这样的系统创新思路,这样的顶层设计,让IT巨头迅速在各个领域包括移动、社交、大数据、云等领域占据最有利的地势,建立起独有的影响力、竞争力、话语权。而在这样的维度上,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中国企业有这样整合视野和行动力。

  除了顶层系统布局,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上,这些IT巨头同样抢先一步。几年前,在IBM、微软、英特尔、GM等公司的研究院,笔者就看到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新计算架构,更自然、更人性的人机界面,更“细密”的连接技术,更智能的环境技术等今天我们认为会将信息技术发展带入新纪元的关键技术。但对于这些维度的关键技术研发,我们依然看不到太多的中国企业的行动,更多是跟风追逐已经被炒热的技术概念。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曾对笔者坦言:“一个技术被放到市场上热炒时,其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到第二、第三代。”中国企业要想能够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必须拥有自己的视角,在更基础、更前瞻的关键节点上潜心投入,才能够赢得下一轮竞争的机会。